时间: 2024-05-16 02:09:44 | 作者: 新闻中心
页面功能【我来说两句】【我要“揪”错】【推荐】【字体:】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由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拉链头,“蓉之锦”服装厂的生产卡壳了。类似的情况,也在我省另外的地方上演。由于产业链的缺失,我省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。如何完善产业链,形成产业集群,提高经济总实力和核心竞争力,已成为目前省十届人大会议上的一个重要议题。
省政府的工作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,今年将围绕电子、机械、石化三大主导产业,发展一批产业集群,提升工程机械、纺织、服装、鞋革、电机、陶瓷、金属加工、建筑、建材等传统产业,增强传统产业的集群效应。
几天前,她设计了一套新款女装系列。然而当她的工人加班加点打版裁剪之后,生产线却不得不停止下来。原因是公司没办法找到与新款服装风格匹配的一个小配件——拉链。福州唯一的服装原辅材料市场——宜丰配件市场里,可供选择的拉链头款式十分有限,不是成色不能够确保,就是形状与服装风格迥异,抑或就是色泽和服装不和谐。
为此,杜蓉不得不到广东服装的原辅材料市场上去寻找。在广东,服装的产业链已经十分完备,无论是生产服装的上游产品还是下游产品,在那里都有完备的市场。拉链的款式更是应有尽有,就连十分少用的小配饰也总能在东莞、中山等地配件市场上找到。只是,为一个小小的拉链头而远赴广东,杜蓉感觉很是遗憾。
台江一家品牌女装生产企业的经理和记者说,在福州,就连一家机器钉扣的厂家都没有,一些原本需要机器装配的服装配饰扣,在福州就必须手工装配。因此常常出现扣子脱落现象,常令厂家提心吊胆,怕因此影响了品牌信誉。
福州市服装协会一位负责人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由于原辅材料供应链和深加工配套工序缺乏,还直接影响了服装人才的聚集以及时尚资讯的获取。因此,要做大做强福州服装业,必须在产业链建设上有重大突破。
实际上,我省许多产业都面临与福州服装业相同的问题。福建产业集群规模较大的只有马尾显示器、青口汽车、厦门IT、湄洲湾石化等,知名度较高的仅晋江鞋业、石狮服装、德化陶瓷、福安电机等,并且许多产业的链条不够完整,不少原材料需到外省购买。如莆田市一年鞋材需求量约为30亿元,其中只有少数低值材料在本地购买。
前不久揭晓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(市)中,福建省共有7个县(市)上榜,与往届基本持平,但我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10位,比上届下降了两位。而浙江、江苏、山东却分别有27个、21个和21个县(市)上榜。而衡量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标准正是产业集群。
另一个令福建备感压力的现状是,2003年福建省工业公司前100强的平均销售额为14.32亿元,仅为广东的29.5%、上海的39.5%和浙江的67.5%。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福建产业集群缺失,造成了企业成长偏慢,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又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。
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分析显示,到目前为止,福建工业整体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,主要体现在商品市场销售分散,集中度偏低,主导产业、拳头产品未能形成一定规模,支柱产品也没占有足够多的市场占有率,尤其是电子信息、石油化学工业、机械三大主导产业,缺乏核心的企业群和产品群,产业间密切度低,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不突出。
目前福建产业集群以泉州最为突出。据了解,泉州的产业集群主要有纺织服装、鞋业、建陶石材和工艺品四大类,其中的代表产业集群是晋江的鞋业、石狮的休闲服装、南安的石材、惠安的工艺石雕、德化的陶瓷以及安溪的乌龙茶。
年产各类运动鞋、旅游鞋5亿多双的“中国鞋都”晋江,其产量占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的近一半,占世界同种类型的产品产量的五分之一,是全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。在这里,皮革、炬胶、吹塑、EVA、电脑制绣、织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,大至制鞋的机械设备,小到鞋钉鞋扣,应有尽有。就连我国另一著名的鞋业生产基地温州的一些配件都要从晋江采购。如今,仅晋江一个县级市的财政收入,就超过了本省的宁德、龙岩、南平、三明等4个设区市中任何一个的财政收入总和。
被称为东南沿海最具规模的纺织染整基地的石狮,基本形成了从聚合切片、拉丝、织造到成衣生产、辅料配套的“一条龙”专业化服装生产格局和产业集群,全市现拥有5000多家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,从业人员20多万人,年产值90亿元,同时还形成了年销售额120亿元、居全国第二的面料市场。
晋江、石狮的产业集群只是福建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,号称“中国陶都”的泉州德化是个山区县,但2002年其陶瓷产值达到46.8亿元,为当年江西景德镇市(地级市)陶瓷产值的近5倍,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60个亿。事实上,类似这种“隐形冠军”的产业集群基地在福建并不鲜见,如福安电机,今年可望创产值近50亿元,福州辖区内罗源的石材、闽清的陶瓷、福清的鞋业、长乐的纺织等几个产业集群,合计年产值也已达到数百亿元。
福建师大产经中心主任郭铁民说,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,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相结合进行培育,关键要将一个产业做专、做精、做深、做透,再伴以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。目前我省许多县(市)缺乏分工协作的眼光,只是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出发,在县域范围内规划发展,盲目追求“小而全”,重复建设,浪费资源,分散了整体竞争力。
郭铁民认为,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关键是做出一个品牌,在这个品牌下,集聚相关企业。目前,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,一定要进行产业的梳理与整合,比如把泉州的服装和鞋产业进行一番梳理,整合出一条条分工不同、定位不同的“链条”,再统一在石狮或晋江的“龙头”旗帜下,各司其职,各展所长,形成合力,从而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实现对接,使每家企业都成为产业链紧紧相扣的一环,实现资源共享,互为补充。
省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认为,福建要壮大产业集群,政府要因势利导帮企业进行制度创新,扶持产业集群的龙头、核心企业,以吸引上下游企业跟进,同时要对全省现有的400~500个开发区进行整合和产业集合,把原先开发区立足于解决工业的园区化,转化为解决产业的集群化。